汽車車門防撞梁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梁及汽車,屬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汽車碰撞安全設計中,兩個核心要素是:車體要保證足夠的強度,在碰撞時,才能有效降低對乘員艙的侵入量,給乘員預留出足夠的生存空間;車體要保證充分的吸能性,在碰撞時,才能通過自身結構的壓潰變形吸收碰撞能,從而降低傳至乘員的加速度,保護乘員的人身安全。在汽車側面碰撞中,尤其是碰撞部位在汽車車門位置時,相對于正面碰撞中有前機艙這樣的吸能空間,側面碰撞所有的空間幾乎全依賴于車門及周圍的車身框架結構,所以車門的吸能性能直接決定了在側面碰撞中對乘員的保護程度。
[0003]現(xiàn)有的汽車車門均會設置車門防撞梁來增強車門的防撞性能,但是大都是采用一根兩端固定在車門內板的直行車門防撞梁中,而在碰撞中,防撞梁的中間區(qū)域易發(fā)生彎曲變形,對乘員艙空間的保護作用有限,而且由于防撞梁的軸線與碰撞方向垂直,防撞梁的變形吸能效果也較為有限。所以提升車門防撞梁的碰撞吸能性能對整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用價值。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梁,不但在自身結構上保證防撞梁的橫向抗彎強度,還可以在碰撞中通過吸能部件的壓潰變形,最大限度的吸收碰撞能量,降低側面碰撞中對乘員造成的傷害。
[0005]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具有上述汽車車門防撞梁,提高了側面碰撞時的安全性能。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梁,設置在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之間,包括:靠近所述車門外板的直行梁,靠近所述車門內板且朝向所述車門外板彎曲的弓行梁,所述直行梁和所述弓行梁的兩端分別連接。
[0007]進一步地,所述直行梁和所述弓行梁之間可設置至少一個吸能結構。
[0008]進一步地,所述吸能結構為吸能塊。
[0009]進一步地,所述吸能塊為泡沫,固體吸能盒,鋁塊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0]進一步地,所述至少一個吸能結構填充所述直行梁和所述弓行梁之間的全部空間或部分空間。
[0011]進一步地,所述直行梁上開設有減重孔。
[0012]進一步地,所述弓行梁上開設有減重孔。
[0013]進一步地,所述直行梁和所述弓行梁的兩端分別設有安裝支架。
[0014]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支架安裝在所述車門內板上。
[0015]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車門,所述車門包括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所述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之間設置有上述汽車車門防撞梁。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車門防撞梁整體呈現(xiàn)弓形結構,相比于傳統(tǒng)直行防撞梁,該汽車車門防撞梁在中間位置具有更高的抗彎強度,在側面碰撞中不易在中間位置折彎,同時弓形結構更有利于將碰撞力從中間傳遞至兩端的固定區(qū)域,有利于將碰撞力分散,進而有利于整個車門骨架、A柱、B柱參與到側面碰撞吸能中,最終有利于乘員艙空間的保護。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車門防撞梁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車門防撞梁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車門防撞梁的安裝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1-汽車車門防撞梁
[0022]10-直行梁
[0023]20-弓行梁
[0024]30-安裝支架
[0025]31-梁安裝孔
[0026]40-減重孔
[0027]50-吸能塊
[0028]2-車門外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3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車門防撞梁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車門防撞梁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汽車車門防撞梁的安裝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車門防撞梁適用于多種型號的汽車。
[0031]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梁1,設置在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2之間,其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靠近所述車門外板2的直行梁10,靠近所述車門內板且朝向所述車門外板2彎曲的弓行梁20,所述直行梁10和所述弓行梁20的兩端分別連接。
[0032]該汽車車門防撞梁1安裝在車門內部,介于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2之間,用于加強車門的支撐強度,提升汽車的側面安全性能。
[0033]該汽車車門防撞梁1整體呈現(xiàn)弓形結構,相比于傳統(tǒng)直行防撞梁,該汽車車門防撞梁1的中間位置具有更高的抗彎強度,在側面碰撞中不易在中間位置折彎,同時弓形結構更有利于將碰撞力從中間傳遞至兩端的固定區(qū)域,有利于將碰撞力分散,進而有利于整個車門骨架、A柱、B柱參與到側面碰撞吸能中,最終有利于乘員艙空間的保護。
[0034]該實施例中,汽車車門防撞梁1可進一步設置為一體式結構,即所述直行梁10和所述弓行梁20為一體成型,有利于提高汽車車門防撞梁1整體的強度。
[0035]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直行梁10和所述弓行梁20之間可設置至少一個吸能結構。這樣進一步增強了該汽車車門防撞梁1在側面碰撞中壓潰吸能效果,最終有利于對碰撞能量的吸收,降低對乘員的傷害。
[0036]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所述吸能結構為吸能塊50,或者為現(xiàn)有車身中其他常用的吸能結構。具體地,所述吸能塊50可以為泡沫,固體吸能盒,鋁塊中的一種或多種制成的塊狀結構。
[0037]該實施例中,上述吸能塊50可填充所述直行梁10和所述弓行梁20之間的全部空間或部分空間。與此相對應地,所述直行梁10和所述弓行梁20在對應位置布置了吸能塊安裝孔,用于吸能塊50的安裝。
[0038]該汽車車門防撞梁1可以根據(jù)不同位置的吸能受力情況不同,在防撞梁內部分布固體吸能塊。根據(jù)內部吸能塊50的數(shù)量和種類的不同,調整吸能塊安裝孔的位置和數(shù)量。這種安裝式的吸能結構便于安裝及更換,大大提升了汽車車門防撞梁1整體的實用性。
[0039]如圖2所示,所述直行梁10和所述弓行梁20之間間隔設置了兩個吸能塊50,當汽車遭受側面碰撞時,減小乘員艙在側面的侵入量,還提升了車門的吸能性能,降低碰撞中傳遞至乘員艙的動能,增強了整車的側面安全性。該實例中吸能塊50采用的是分體式結構,也可采用整體式的吸能塊50,即在所述直行梁10和所述弓行梁20之間布置一整塊吸能塊50,填充所述直行梁10和所述弓行梁20之間的全部空間或部分空間。
[0040]上述實施例中,該汽車車門防撞梁1還可開設減重孔,直行梁10和/或弓行梁20可分別開設減重孔40,減重孔40不但可以用來減輕該汽車車門防撞梁1本身的重量,其形狀、大小和數(shù)量還會影響防撞梁本身的強度和變形效果,減重孔40的設置進一步擴展了該汽車車門防撞梁1的設計空間,可根據(jù)汽車的不同安全界別及設計成本調整減重孔40形狀、大小和數(shù)量等。
[0041]進一步地,所述直行梁10和所述弓行梁20的兩端分別設有安裝支架30。安裝支架30上具有用于將該汽車車門防撞梁1與車門連接的梁安裝孔31。通常情況下,所述安裝支架30安裝在所述車門內板上。弓行梁20橫跨在直行梁10上面,弓行梁20與直行梁10之間的角度可根據(jù)實際的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2間距來調整。
[0042]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如圖3所示,包括車門,所述車門包括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2,所述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2之間設置有上述汽車車門防撞梁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在車門內部安裝有汽車車門防撞梁1,介于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2之間,用于加強車門的支撐強度,提高了側面碰撞時的安全性能。上述汽車中,汽車車門防撞梁1的橫向抗彎強度提高,還可以在碰撞中通過吸能結構的壓潰變形,最大限度的吸收碰撞能量,降低側面碰撞中對乘員造成的傷害。
[0043]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梁,其特征在于,設置在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之間,包括:靠近所述車門外板的直行梁,靠近所述車門內板且朝向所述車門外板彎曲的弓行梁,所述直行梁和所述弓行梁的兩端分別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梁和所述弓行梁之間可設置至少一個吸能結構。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結構為吸能塊。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塊為泡沫,固體吸能盒,鋁塊中的一種或多種。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吸能結構填充所述直行梁和所述弓行梁之間的全部空間或部分空間。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梁上開設有減重孔。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弓行梁上開設有減重孔。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梁和所述弓行梁的兩端分別設有安裝支架。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支架安裝在所述車門內板上。10.一種汽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門,所述車門包括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所述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之間設置有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汽車車門防撞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車門防撞梁及汽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車門防撞梁設置在車門內板和車門外板之間,包括:靠近所述車門外板的直行梁,靠近所述車門內板且朝向所述車門外板彎曲的弓行梁,所述直行梁和所述弓行梁的兩端分別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車門防撞梁設置不但在自身結構上保證了其橫向抗彎強度,還可以在碰撞中通過吸能部件的壓潰變形,最大限度的吸收碰撞能量,降低側面碰撞中對乘員造成的傷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具有上述汽車車門防撞梁,提高了側面碰撞時的安全性能。
【IPC分類】B60J5/04
【公開號】CN204998312
【申請?zhí)枴緾N201520730448
【發(fā)明人】殷為洋, 葉國飛, 董傳林, 袁靜, 姜偉, 張靜宜
【申請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