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后側圍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汽車后側圍結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后側圍結構。背景技術:
由于目前的微型客車后側門多采用滑移的方式開關,這就需要在后側圍外板的下 部安裝一個滑動導軌,以滿足后側門在此基礎上滑動。導軌端部在后側門開關的過程中受 到較大的沖擊力,從而產生較大的震動,長期的大震動會造成客車后側圍的損壞,嚴重影響 整車的使用壽命及感知質量。針對此種情況以及后側圍抗凹性的需求,通常在后側圍內板 底端伸出一定的支撐腳來支撐住外板;部分車型采用整體凹陷式后側圍內板,支撐外板以 及導軌部分,以保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但是對于后側圍較長而且導軌位置比較靠下部的 情況而言,此上兩種結構均無法滿足撐住導軌端部的要求,以至于開門力度較大時,后側圍 因產生的較大震動而造成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裝簡 單,成本低廉,可加強導軌端部強度的后側圍結構。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的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汽車后側圍結 構,包括后側圍內板、后側圍外板和中部導軌,所述中部導軌固定安裝于后側圍內板上,該 汽車后側圍結構還包括中導軌支撐支架,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一端固定于中部導軌上,另 一端固定于與中部導軌位置相對應的后側圍內板上。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成Z字形。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靠近中部導軌一端的彎折處設 有加強筋。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是冷軋?zhí)妓劁撘惑w成型件。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在后側圍內板和后側圍外板的中部導軌之間增加了 一個中導軌支撐支架,其有益效果是安裝簡單,成本低廉,增強了導軌端部的強度,延長了 側圍受損時間,同時延長了整車使用壽命,提高了整車的感知質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后側圍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后側圍結構的后側圍內板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后側圍結構的中導軌支撐支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例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后側圍結構,包括后側圍內板2、后側 圍外板4和中部導軌3,所述中部導軌3固定安裝于后側圍內板2上,該汽車后側圍結構還 包括中導軌支撐支架1,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1 一端固定于中部導軌3上,另一端固定于與 中部導軌3位置相對應的后側圍內板2上,中導軌支撐支架1同時與后側圍內、外板連接,提高了汽車后側圍部分的強度。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1成Z字形,便于安裝。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1靠近中部導軌一端的彎折處設有加強筋12,使中導軌支撐 支架不易變形,更保證了后側圍部分的強度。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1是冷軋?zhí)妓劁撘惑w成型件((這里我們用一種牌號為SPCC 的一般用冷軋?zhí)妓劁摫“寮颁搸碇谱髟搶к壷沃Ъ?。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1 一端設有一個螺母孔,且焊接有英制螺母11,用于安裝安 全帶卷收器,該端與后側圍內板2連接;另一端設有一個長圓孔13,用于與后側圍外板4上 的中部導軌3連接,采用螺栓連接,解決焊接空間不足的問題。所述汽車后側圍結構的具體安裝方式如下(1)將英制螺母焊接在中導軌支撐支架的螺母孔上;(2)將焊接好螺母的中導軌支撐支架焊接在后側圍內板上,焊接端為設有螺母孔 的一端;(3)在總裝車間安裝中部導軌時,用螺栓打緊中導軌支撐支架的長圓孔端,將其固 定于后側圍外板的中部導軌上。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 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 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后側圍結構,包括后側圍內板、后側圍外板和中部導軌,所述中部導軌固定 安裝于后側圍內板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導軌支撐支架,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一端固定 于中部導軌上,另一端固定于與中部導軌位置相對應的后側圍內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后側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成Z字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后側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靠 近中部導軌一端的彎折處設有加強筋。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汽車后側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導軌 支撐支架是冷軋?zhí)妓劁撘惑w成型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后側圍結構。包括后側圍內板、后側圍外板和中部導軌,所述中部導軌固定安裝于后側圍內板上,還包括中導軌支撐支架,所述中導軌支撐支架一端固定于中部導軌上,另一端固定于與中部導軌位置相對應的后側圍內板上。本實用新型在后側圍內板和后側圍外板的中部導軌之間增加了一個中導軌支撐支架,增強了導軌端部的強度,延長了側圍受損時間,同時延長了整車使用壽命,提高了整車的感知質量。
文檔編號B62D25/08GK201863898SQ20102027132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23日
發(fā)明者廖毅, 肖春燕, 許冰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