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
[0001]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2]本發(fā)明屬于天然產(chǎn)物提取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
[0003]
【背景技術(shù)】
[0004]銀耳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食用菌,在我國的種植較為普遍。銀耳的營養(yǎng)成分十分豐富,研究表明,其含蛋白質(zhì)6.7-10%,碳水化合物65-71.2%,脂肪0.6-1.28%,粗纖維2.4-2.75%,無機鹽4.0-5.44%,及少量B族維生素。在傳統(tǒng)中醫(yī)及保健領(lǐng)域,通常認為銀耳具有強精、補腎、潤腸、益胃、補氣、活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美容、嫩膚等功效。
[0005]目前,國內(nèi)外對食用菌及其制品的消費需求呈上升趨勢,尤其是食用菌的功能性有效成分的提取產(chǎn)品需求更為旺盛。如何從銀耳中提取銀耳多糖,并且采用更經(jīng)濟高效的技術(shù)手段,為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醫(yī)藥等行業(yè)提供高質(zhì)量的銀耳多糖產(chǎn)品,是目前銀耳精深加工的方向,具有廣闊的市場。
[0006]銀耳多糖是從銀耳中提取得到的乳白色或淡黃色固體。目前,銀耳多糖的主要用途有:(1)作為保健品,改善或提高機體免疫功能;(2)作為免疫功能調(diào)節(jié)劑,用于腫瘤化療或放療以及其它原因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癥;(3)作為抗氧化劑,用于延緩衰老的口服及美容產(chǎn)品;(4)作為醫(yī)藥,用作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炎癥潰瘍、慢性支氣管炎等的治療。
[0007]提取銀耳多糖的主要方法有:酶法提取、堿法提取、酸法提取、擠壓處理提取等。從銀耳子實體中提取制備銀耳多糖一般采用兩步法,即先用上述方法將銀耳多糖提取出來,然后再對獲得的粗多糖進行精制處理。這些方法雖然較為簡便,但是得到的多糖的純度并不高一般在10%?20%左右。
[0008]
【發(fā)明內(nèi)容】
[0009]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該提取方法操作工序簡單,產(chǎn)物收率高、純度好。
[0010]—種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取銀耳曬干,研磨成粉末;
步驟2,在步驟I所得粉末中加入4?9倍重量的水,超聲浸提,得到浸提液;
步驟3,將步驟2所得浸提液通過微濾膜進行過濾,所得微濾透過液經(jīng)減壓濃縮,得到稠膏;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稠膏降溫至2?4°C,再加入乙醇水溶液,攪拌,靜置,得多糖沉淀;步驟5,在步驟4所得多糖沉淀中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萃取,收集水相,納濾濃縮,濃縮液噴霧干燥,即得。
[0011]進一步地,步驟I中研磨所得粉末的粒徑在40?60目。
[0012]進一步地,步驟3中微濾膜的平均孔徑是100?500nm。
[0013]進一步地,步驟3中所得稠膏的60°C相對密度為1.25?1.35。
[0014]進一步地,步驟4中稠膏和乙醇水溶液的體積比為I: 10?15,乙醇水溶液的體積百分濃度85?95%。
[0015]進一步地,步驟4中靜置條件為2?4°C,12?24h。
[0016]進一步地,步驟5中多糖沉淀、乙酸乙酯、水的重量比為1:20?30:10?20。
[0017]本發(fā)明提供的銀耳多糖提取方法操作工序簡單,產(chǎn)物收率高,純度好。
[0018]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實施例1
一種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取銀耳曬干,研磨成粉末;
步驟2,在步驟I所得粉末中加入4倍重量的水,超聲浸提,得到浸提液;
步驟3,將步驟2所得浸提液通過微濾膜進行過濾,所得微濾透過液經(jīng)減壓濃縮,得到稠膏;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稠膏降溫至2 V,再加入乙醇水溶液,攪拌,靜置,得多糖沉淀;
步驟5,在步驟4所得多糖沉淀中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萃取,收集水相,納濾濃縮,濃縮液噴霧干燥,即得。
[0020]其中,步驟I中研磨所得粉末的粒徑在40目;步驟3中微濾膜的平均孔徑是lOOnm,所得稠膏的60°C相對密度為1.25;步驟4中稠膏和乙醇水溶液的體積比為1:10,乙醇水溶液的體積百分濃度85%,靜置條件為2°C,12h;步驟5中多糖沉淀、乙酸乙酯、水的重量比為1:20:10。
[0021]參考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中記載的靈芝或者黃精項下多糖檢測方法進行檢驗,得到的銀耳多糖的含量是45%。
[0022]
實施例2
一種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取銀耳曬干,研磨成粉末;
步驟2,在步驟I所得粉末中加入6倍重量的水,超聲浸提,得到浸提液;
步驟3,將步驟2所得浸提液通過微濾膜進行過濾,所得微濾透過液經(jīng)減壓濃縮,得到稠膏;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稠膏降溫至3 V,再加入乙醇水溶液,攪拌,靜置,得多糖沉淀;
步驟5,在步驟4所得多糖沉淀中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萃取,收集水相,納濾濃縮,濃縮液噴霧干燥,即得。
[0023]其中,步驟I中研磨所得粉末的粒徑在50目;步驟3中微濾膜的平均孔徑是300nm,所得稠膏的60°C相對密度為1.30;步驟4中稠膏和乙醇水溶液的體積比為1:15,乙醇水溶液的體積百分濃度90%,靜置條件為3°C,18h;步驟5中多糖沉淀、乙酸乙酯、水的重量比為1:25:15。
[0024]參考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中記載的靈芝或者黃精項下多糖檢測方法進行檢驗,得到的銀耳多糖的含量是37%。
[0025]
實施例3
一種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取銀耳曬干,研磨成粉末;
步驟2,在步驟I所得粉末中加入8倍重量的水,超聲浸提,得到浸提液;
步驟3,將步驟2所得浸提液通過微濾膜進行過濾,所得微濾透過液經(jīng)減壓濃縮,得到稠膏;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稠膏降溫至3 V,再加入乙醇水溶液,攪拌,靜置,得多糖沉淀;
步驟5,在步驟4所得多糖沉淀中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萃取,收集水相,納濾濃縮,濃縮液噴霧干燥,即得。
[0026]其中,步驟I中研磨所得粉末的粒徑在60目;步驟3中微濾膜的平均孔徑是400nm,所得稠膏的60°C相對密度為1.35;步驟4中稠膏和乙醇水溶液的體積比為1:15,乙醇水溶液的體積百分濃度95%,靜置條件為40C,24h;步驟5中多糖沉淀、乙酸乙酯、水的重量比為1:25:10。
[0027]參考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中記載的靈芝或者黃精項下多糖檢測方法進行檢驗,得到的銀耳多糖的含量是35%。
[0028]
實施例4
一種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取銀耳曬干,研磨成粉末;
步驟2,在步驟I所得粉末中加入9倍重量的水,超聲浸提,得到浸提液;
步驟3,將步驟2所得浸提液通過微濾膜進行過濾,所得微濾透過液經(jīng)減壓濃縮,得到稠膏;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稠膏降溫至4 V,再加入乙醇水溶液,攪拌,靜置,得多糖沉淀;
步驟5,在步驟4所得多糖沉淀中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萃取,收集水相,納濾濃縮,濃縮液噴霧干燥,即得。
[0029]其中,步驟I中研磨所得粉末的粒徑在60目;步驟3中微濾膜的平均孔徑是500nm,所得稠膏的60°C相對密度為1.35;步驟4中稠膏和乙醇水溶液的體積比為1:15,乙醇水溶液的體積百分濃度95%,靜置條件為40C,24h;步驟5中多糖沉淀、乙酸乙酯、水的重量比為1:30:20。
[0030]參考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中記載的靈芝或者黃精項下多糖檢測方法進行檢驗,得到的銀耳多糖的含量是37%。
【主權(quán)項】
1.一種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取銀耳曬干,研磨成粉末; 步驟2,在步驟I所得粉末中加入4?9倍重量的水,超聲浸提,得到浸提液; 步驟3,將步驟2所得浸提液通過微濾膜進行過濾,所得微濾透過液經(jīng)減壓濃縮,得到稠膏; 步驟4,將步驟3所得稠膏降溫至2?4°C,再加入乙醇水溶液,攪拌,靜置,得多糖沉淀;步驟5,在步驟4所得多糖沉淀中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萃取,收集水相,納濾濃縮,濃縮液噴霧干燥,即得。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研磨所得粉末的粒徑在40?60目。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微濾膜的平均孔徑是100?500nm。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得稠膏的60°C相對密度為1.25?1.35。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稠膏和乙醇水溶液的體積比為1:10?15,乙醇水溶液的體積百分濃度85?95%。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靜置條件為2?4°C,12?24h0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多糖沉淀、乙酸乙酯、水的重量比為1:20?30:10?20。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銀耳多糖的提取方法,先取銀耳曬干,研磨成粉末,再加入4~9倍重量的水,超聲浸提,將所得浸提液通過微濾膜進行過濾,所得微濾透過液經(jīng)減壓濃縮,得到稠膏,然后稠膏降溫至2~4℃,再加入乙醇水溶液,攪拌,靜置,得多糖沉淀,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萃取,收集水相,納濾濃縮,濃縮液噴霧干燥,即得。本發(fā)明提供的銀耳多糖提取方法操作工序簡單,產(chǎn)物收率高,純度好。
【IPC分類】C08B37/00
【公開號】CN105622774
【申請?zhí)枴緾N201610110386
【發(fā)明人】李蘇楊, 李文遐, 徐勤霞
【申請人】蘇州市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