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自動化控制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和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shù):
標簽走紙檢測時無法檢測標簽紙?zhí)幱跇撕灨袘骱蟮那闆r,這種情況下,標簽回退會退到打印頭后導致標簽正向打印走紙時卡在了打印頭處無法正常進紙。
目前的打印機沒有紙張托盤,切紙后的紙張會掉落到地上。增加紙張托盤,同時增加托盤盒蓋探測器,檢測托盤的合上和打開狀態(tài),對用戶進行相應提醒。
碳帶檢測,目前的碳帶檢測通用的時一個光電傳感器檢測碳帶是否打完。形式太單一,并且不能防偽。
目前的打印機配置的切刀沒有切刀檢測系統(tǒng),無法檢測切刀是否卡死,不能復位的故障。
這就亟需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解決相應的技術(shù)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旨在至少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特別創(chuàng)新地提出了一種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和工作方法。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包括:打印機殼體13、上蓋檢測傳感器22、上蓋掛鉤25、打印機上蓋26;
打印機殼體13內(nèi)部依次安裝標簽盒和碳帶盒,標簽盒的標簽從碳帶盒下方穿出,碳帶盒的碳帶與標簽貼合,標簽從打印機殼體13的出標簽口28穿出,打印機殼體13一端通過連接軸29連接打印機上蓋26,在打印機上蓋26面向打印機殼體13設置上蓋掛鉤25,上蓋掛鉤25與打印機殼體13的掛鉤相配合,使打印機上蓋26與打印機殼體13保持密閉狀態(tài),在打印機殼體13的掛鉤處安裝上蓋檢測傳感器22,通過上蓋檢測傳感器22判斷打印機上蓋26是否與打印機殼體13緊密扣合,碳帶工作模塊和標簽工作模塊安裝在打印機內(nèi)部,碳帶工作模塊用于對碳帶和碳帶盒的工作狀態(tài)進行實時監(jiān)測,標簽工作模塊用于對標簽和標簽盒的工作狀態(tài)進行實時監(jiān)測,中央處理器上蓋檢測信號端連接上蓋檢測傳感器22信號端,中央處理器碳帶信號端連接碳帶工作模塊信號端,中央處理器標簽信號端連接標簽工作模塊信號端。
所述的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優(yōu)選的,所述碳帶工作模塊包括:碳帶防偽檢測電路23、碳帶光電傳感器24;
打印機上蓋26相對于碳帶盒安裝位置處設置碳帶光電傳感器24,通過碳帶光電傳感器24判斷碳帶盒是否安裝或者碳帶是否存在,打印機殼體13內(nèi)部側(cè)壁安裝碳帶防偽檢測電路23,該碳帶防偽檢測電路23與碳帶盒外部側(cè)壁的防偽芯片相貼合,通過碳帶防偽檢測電路23判斷碳帶盒是否為授權(quán)使用的產(chǎn)品并且檢查碳帶盒的型號,碳帶防偽檢測電路23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碳帶防偽信號端,碳帶光電傳感器24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碳帶光電信號端。
所述的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優(yōu)選的,所述標簽工作模塊包括:標簽走紙傳感器19和標簽回退傳感器21;
標簽走紙傳感器19和標簽回退傳感器21安裝在打印機殼體13底部,標簽走紙傳感器19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走紙信號端,通過采集標簽走紙前進的狀態(tài),判斷標簽是否正常工作,標簽回退傳感器21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回退信號端,通過采集標簽回退狀態(tài),判斷標簽是否發(fā)生回退異常。
所述的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優(yōu)選的,還包括:切刀到位傳感器27;
打印機殼體13的出標簽口28安裝切刀到位傳感器27,在切刀工作狀態(tài)時,判斷切刀是否在正常的切刀位置,從而能夠正常切標簽,切刀到位傳感器27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切刀狀態(tài)信號端。
所述的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優(yōu)選的,還包括:紙張托盤傳感器20、
打印機殼體13的出標簽口28處設置托盤8,閑置狀態(tài)時扣合托盤8防止打印機內(nèi)部進入異物,在托盤8與打印機殼體13扣合處安裝紙張托盤傳感器20,紙張托盤傳感器20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托盤信號端,通過中央處理器判斷托盤是否為開啟狀態(tài),如果為托盤開啟狀態(tài)進行打印操作,如果為關(guān)閉狀態(tài)停止打印。
所述的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優(yōu)選的,所述出標簽口28一側(cè)或者兩側(cè)設置為鋸齒狀,便于標簽撕斷。
本發(fā)明還公開一種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開機檢測,開機后依次進行如下檢測:
A上蓋盒緊檢測,如果上蓋檢測沒盒緊,顯示屏進行相應報錯顯示,并且控制防偽模塊電源關(guān)閉,對防偽模塊進行電源短路保護;如果上蓋檢測合緊,開啟碳帶防偽電源;
B碳帶檢測:碳帶檢測模塊檢測碳帶是否裝配,如果沒裝配進行相應錯誤顯示,反之進行碳帶防偽檢測,并進行相應報錯;檢測通過后,碳帶光電管檢測碳帶是否使用完,如果碳帶使用完提醒用戶更換碳帶;
C標簽檢測:標簽進紙光電管檢測用戶是否正確放入標簽,如果沒有檢測到標簽,提醒用戶放入標簽;
D紙張托盤檢測:托盤檢測器檢測托盤是否放下,如果是合上狀態(tài)此時打印標簽不能正常出紙,會阻塞在切刀處,提醒用戶打開托盤準備打??;
E切刀到位檢測:檢測切刀是否到位,如果未到位此時打印標簽將不能正常出紙,會阻塞在切刀處,此時進行相應錯誤顯示提醒用戶初始化切刀;
S2,打印檢測,
A打印開始前,對開機檢測中的所有傳感器進行檢測,如果有任何一項不通過,打印不會進行,都會進行相應的報錯提醒直到用戶排除所有的報錯;打印機顯示準備就緒;
B先使用標簽回退傳感器檢測標簽是否在錯誤的位置,如果沒有在正確的位置則標簽自動行進到正確的位置進行精確打印;防止標簽回退到膠輥后面無法正常出紙。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shù)方案,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標簽回退檢測器解決用處放置標簽位置位置錯誤的問題,并配合標簽走紙傳感器實現(xiàn)標簽的精確走位。
2增加紙張托盤,同時增加托盤盒蓋探測器,檢測托盤的合上和打開狀態(tài),對用戶進行相應提醒。
3增加碳帶防偽檢測機制,實現(xiàn)碳帶的綜合檢測,長度檢測,配合碳帶光電檢測使碳帶檢測機制完善。
4切刀的是否到位檢測,增強自動切刀的安全性,智能性,使用簡單性。
5多檢測機構(gòu)的配合使用是便攜式打印機的使用更智能,更合理,更簡單。
本發(fā)明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fā)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fā)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結(jié)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電路原理圖;
圖2是本發(fā)明便攜式打印機背部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便攜式打印機電池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便攜式打印機背部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便攜式打印機敞開狀態(tài)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便攜式打印機標簽口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便攜式打印機切刀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電源電路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電子開關(guān)電路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直流升壓電路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直流降壓電路示意圖;
圖12是本發(fā)明電源控制管理電路示意圖;
圖13是本發(fā)明電源插頭電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shù)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guān)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guān)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gòu)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規(guī)定和限定,需要說明的是,術(shù)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shù)語的具體含義。
如圖1-7所示,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包括:打印機殼體13、上蓋檢測傳感器22、上蓋掛鉤25、打印機上蓋26;
打印機殼體13內(nèi)部依次安裝標簽盒和碳帶盒,標簽盒的標簽從碳帶盒下方穿出,碳帶盒的碳帶與標簽貼合,標簽從打印機殼體13的出標簽口28穿出,打印機殼體13一端通過連接軸29連接打印機上蓋26,在打印機上蓋26面向打印機殼體13設置上蓋掛鉤25,上蓋掛鉤25與打印機殼體13的掛鉤相配合,使打印機上蓋26與打印機殼體13保持密閉狀態(tài),在打印機殼體13的掛鉤處安裝上蓋檢測傳感器22,通過上蓋檢測傳感器22判斷打印機上蓋26是否與打印機殼體13緊密扣合,碳帶工作模塊和標簽工作模塊安裝在打印機內(nèi)部,碳帶工作模塊用于對碳帶和碳帶盒的工作狀態(tài)進行實時監(jiān)測,標簽工作模塊用于對標簽和標簽盒的工作狀態(tài)進行實時監(jiān)測,中央處理器上蓋檢測信號端連接上蓋檢測傳感器22信號端,中央處理器碳帶信號端連接碳帶工作模塊信號端,中央處理器標簽信號端連接標簽工作模塊信號端。通過設置上蓋掛鉤接觸殼體的傳感器,感知打印機是否封蓋完成,從而安全工作。
如圖5所示,所述的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優(yōu)選的,所述碳帶工作模塊包括:碳帶防偽檢測電路23、碳帶光電傳感器24;
打印機上蓋26相對于碳帶盒安裝位置處設置碳帶光電傳感器24,通過碳帶光電傳感器24判斷碳帶盒是否安裝或者碳帶是否存在,打印機殼體13內(nèi)部側(cè)壁安裝碳帶防偽檢測電路23,該碳帶防偽檢測電路23與碳帶盒外部側(cè)壁的防偽芯片相貼合,通過碳帶防偽檢測電路23判斷碳帶盒是否為授權(quán)使用的產(chǎn)品并且檢查碳帶盒的型號,碳帶防偽檢測電路23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碳帶防偽信號端,碳帶光電傳感器24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碳帶光電信號端。該防偽檢測電路采用IC卡防偽芯片,在碳帶盒上安裝預先寫入防偽代碼的IC卡芯片,通過該檢測電路檢測芯片的防偽代碼,從而判斷耗材真?zhèn)巍?/p>
如圖5所示,所述的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優(yōu)選的,所述標簽工作模塊包括:標簽走紙傳感器19和標簽回退傳感器21;
標簽走紙傳感器19和標簽回退傳感器21安裝在打印機殼體13底部,標簽走紙傳感器19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走紙信號端,通過采集標簽走紙前進的狀態(tài),判斷標簽是否正常工作,標簽回退傳感器21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回退信號端,通過采集標簽回退狀態(tài),判斷標簽是否發(fā)生回退異常。標簽走紙傳感器19和標簽回退傳感器21都采用光電傳感器進行信號識別。
如圖1所示,所述的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優(yōu)選的,還包括:切刀到位傳感器27;
打印機殼體13的出標簽口28安裝切刀到位傳感器27,在切刀工作狀態(tài)時,判斷切刀是否在正常的切刀位置,從而能夠正常切標簽,切刀到位傳感器27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切刀狀態(tài)信號端。如果切刀沒有到達預定位置,到位傳感器發(fā)送信號,采取報警措施。
如圖1所示,所述的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優(yōu)選的,還包括:紙張托盤傳感器20、
打印機殼體13的出標簽口28處設置托盤8,閑置狀態(tài)時扣合托盤8防止打印機內(nèi)部進入異物,在托盤8與打印機殼體13扣合處安裝紙張托盤傳感器20,紙張托盤傳感器20信號端連接中央處理器托盤信號端,通過中央處理器判斷托盤是否為開啟狀態(tài),如果為托盤開啟狀態(tài)進行打印操作,如果為關(guān)閉狀態(tài)停止打印。
如圖6所示,所述的用于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綜合檢測系統(tǒng),優(yōu)選的,所述出標簽口28一側(cè)或者兩側(cè)設置為鋸齒狀,便于標簽撕斷。雖然有切刀進行標簽紙的切割,但是如果紙張沒有切斷的異常狀態(tài),通過鋸齒狀結(jié)構(gòu)能夠?qū)撕灱堖M行切斷,方便用戶使用。
在打印機背板安裝:電子開關(guān)電路、直流升壓電路、直流降壓電路;
供電電源輸出端連接電子開關(guān)電路供電輸入端,蓄電池電源輸出端連接電子開關(guān)電路蓄電池電源端,電子開關(guān)電路升壓電源端連接直流升壓電路輸入端,電子開關(guān)電路降壓電源端連接直流降壓電路輸入端,直流升壓電路供電端連接便攜式標簽打印機打印頭供電端,直流降壓電路3.3V電源輸出端連接打印系統(tǒng)供電電路電源端,直流降壓電路5V電源輸出端連接操作系統(tǒng)供電電路電源端。
如圖9所示,所述電子開關(guān)電路包括:
供電輸入端輸出24V電壓,供電輸入端分別連接第4電阻一端和第2三極管源極,第2三極管漏極連接第2保險絲一端,第2保險絲另一端分別連接第5電阻一端和電源輸出端,第5電阻另一端連接第1電容一端,第1電容另一端接地,第2三極管柵極分別連接第4電阻另一端和第11電容一端,第11電容另一端連接第4電阻一端,第4電阻另一端還連接第3電阻一端,第3電阻另一端連接第2二極管、第3二極管、第4二極管、第5二極管組成的整流橋第1端,第2二極管、第3二極管、第4二極管、第5二極管組成的整流橋第2端連接第3晶體管集電極,第3晶體管基極連接第1電阻一端,第1電阻另一端電源輸出端,第2二極管、第3二極管、第4二極管、第5二極管組成的整流橋第3端連接電源開關(guān)按鈕,第2二極管、第3二極管、第4二極管、第5二極管組成的整流橋第4端分別連接第1三極管柵極和第2電阻一端,第1三極管漏極連接蓄電池電源輸出端,第1三極管源極連接第2電阻另一端,第2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1二極管負極和蓄電池供電端,第1二極管正極接地。該電子開關(guān)電路布局合理,工作穩(wěn)定。
如圖10所示,所述直流升壓電路包括:
蓄電池電源輸出端連接第4三極管源極,第4三極管漏極分別連接第3電容一端和第4電容一端,第4三極管柵極分別連接第6電阻一端和第2電容一端,第6電阻另一端和第2電容另一端連接后接地,第3電容另一端和第4電容另一端連接,第4電容另一端還連接第5電容一端,第5電容另一端連接升壓器信號端,第4電容一端還連接第1電感一端,第1電感另一端分別連接第6二極管正極和升壓器控制開關(guān)端,第6二極管負極分別連接第10電阻和第6電容一端,第6電容一端還分別連接第7電容一端和第8電容一端,第8電容一端還分別連接第7二極管負極和第9二極管正極,第9二極管負極連接電壓輸出端,供電電源端連接第8二極管正極,第8二極管負極連接電壓輸出端,第6電容另一端、第7電容另一端、第8電容另一端連接之后接地,第7二極管正極接地,第10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9電阻一端和升壓器反饋端,第8電阻一端連接升壓器頻率端,第8電阻另一端接地,第7電阻一端分別連接升壓器補償信號端和第9電容一端,第9電容另一端接地,第7電阻另一端連接第10電容一端,第10電容另一端接地。通過直流升壓電路把鋰電池14.4V電壓升高到24V,用于打印頭的供電操作。
如圖11所示,所述直流降壓電路包括:
電子開關(guān)電路降壓電源端分別連接第12電容一端和第13電容一端,第12電容另一端和第13電容另一端連接后接地,第13電容一端還連接第11電阻一端,第11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12電阻一端和降壓器使能端,第12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13電容另一端和第13電阻一端,第13電阻另一端連接降壓器時鐘端,第14電容一端連接降壓器啟動端第14電容另一端分別連接降壓器開關(guān)端和第10二極管負極,第10二極管正極分別連接降壓器接地端和第15電容一端,第15電容另一端分別連接第2電感一端和電源測試端,第2電感另一端連接第10二極管負極,第2電感一端還分別連接第16電阻一端和第11二極管負極,第11二極管正極連接第15電阻一端,第15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16電阻另一端和降壓器反饋端,第15電阻一端還分別連接第17電容一端和接地,第17電容一端還連接第16電容一端,第16電容另一端連接第14電阻一端,第14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降壓器補償端和第17電容另一端。該直流降壓電路為了能夠為打印系統(tǒng)供電以及操作系統(tǒng)供電,需要通過將市電的24V以及鋰電池的14.4V電壓進行降壓。
如圖12所示,所述電源控制管理電路包括:
電源供電端連接第3保險絲一端,第3保險絲另一端分別連接第17電阻一端和第18電阻一端,第18電阻一端還連接第5三極管漏極,第5三極管源極分別連接第19電阻一端和第18電容一端,第17電阻另一端和第18電阻另一端連接,第18電阻另一端還連接第37電容一端,第37電容另一端接地,第19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18電容另一端和第5三極管柵極,第5三極管柵極還連接第20電阻一端,第20電阻另一端連接電源控制芯片交流適配驅(qū)動輸出端,第21電容一端連接電源控制芯片參考信號端,第21電容另一端接地,第33電阻一端連接參考電壓端,第33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7晶體管集電極和電源控制芯片電源使能端,第7晶體管基極連接第32電阻一端,第32電阻另一端連接電源端,第7晶體管發(fā)射極接地,電源供電端還分別連接第23電阻一端和第24電阻一端,第23電阻另一端連接第12發(fā)光二極管正極,第12發(fā)光二極管負極連接電源控制芯片第2充電狀態(tài)輸出端,第24電阻另一端連接第13發(fā)光二極管正極,第13發(fā)光二極管負極連接電源控制芯片第1充電狀態(tài)輸出端,參考電壓端還連接第25電阻一端,第25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26電阻一端和第27電阻一端,第26電阻另一端接地,第27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22電容一端和電源控制芯片溫度狀態(tài)端,第22電容另一端接地,第18電容一端還分別連接第6三極管源極和第22電阻一端,第6晶體管漏極分別連接第21電阻一端和第20電容一端,第20電容一端還連接第19電容一端,第19電容另一端接地,第6三極管柵極連接第18電容另一端,第22電阻另一端連接第24電容一端,第24電容另一端連接電源控制芯片電源端,第21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20電容另一端和電源控制芯片電流信號端,第21電阻另一端還連接第25電容一端,第25電容一端還分別連接第26電容一端和第27電容一端,第25電容另一端、第26電容另一端和第27電容另一端連接后接地,第27電容一端還連接第8三極管漏極,第8三極管源極連接第9三極管漏極,第8三極管柵極連接電源控制芯片適配驅(qū)動端,第8三極管還分別連接第28電容一端和電源控制芯片脈沖高電平端,第28電容另一端分別連接第14二極管負極和電源控制芯片脈沖高電平端,第14二極管正極分別連接第29電容一端和電源控制芯片脈沖低電平端,第29電容另一端接地,第9三極管源極分別連接第15二極管正極和接地,第9三極管柵極連接電源控制芯片脈沖低電平端,第15二極管負極分別連接第8三極管源極和第3電感一端,第3電感另一端分別連接第28電阻一端和第31電容一端,第31電容一端還連接第30電容一端,第30電容另一端接地,第28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33電容一端和第31電容另一端,第31電容另一端分別連接第32電容一端和電源控制芯片電流信號控制端,第32電容另一端接地,第33電容另一端接地,第33電容一端還分別連接第34電容一端和電子開關(guān)電路電源端,第34電容另一端接地,第34電容一端還連接第35電容一端,第35電容另一端接地,第34電容一端還分別連接第29電阻一端和第36電容一端,第36電容另一端電源控制芯片反饋信號端,第29電阻另一端連接第30電阻一端,第30電阻另一端分別連接第31電阻一端和第36電容另一端,第31電阻另一端接地。為了適配直流升壓電路和直流降壓電路,通過控制該電源控制管理電路進行升壓或者降壓操作。
還包括電源插頭電路:
電源插頭電路一端連接市電電源,電源插頭電路另一端連接供電電源。
供電電源輸出端連接電源控制管理電路輸入端,電源控制管理電路蓄電池電源輸出端連接電子開關(guān)電路電源輸入端。該電源插頭電路能夠保證供電穩(wěn)定以及為鋰電池充電時保證安全穩(wěn)定。
如圖13所示,所述電源插頭電路包括:
插頭電源端連接第16整流二極管一端,插頭接地端連接整流二極管另一端,第16整流二極管一端還連接第17二極管負極,第16整流二極管另一端還連接第17二極管正極,第17二極管負極哈分別連接第36電容一端和第1保險絲一端,第17二極管正極還連接第36電容另一端和接地,第1保險絲另一端連接電子開關(guān)電路電源輸入端。
通過上述電路對打印機進行供電。
DC電源輸入開關(guān)/保護電路:
①由鋰電池組電壓VBT(14.4V)或者交流電通過適配器轉(zhuǎn)換后的電壓+24V(24V)由Q1、Q2管控制后輸出給整個系統(tǒng)。
②Q1、Q2的控制采用硬件與軟件結(jié)合的控制方式,當POWER_Botton硬件拉低后,Q1和Q2導通,VBT_OUT(14.4V)和VOUT(24V)即有輸出,實現(xiàn)開機。當POWER_OUT軟件置低后,Q1和Q2截止,VBT_OUT(14.4V)和VOUT(24V)即無輸出,實現(xiàn)關(guān)機或暫停。
該電路可用于多路不同的電壓輸入,達到硬件開機軟件關(guān)機/暫停的作用。
2、電池充電管理電路:
①交流電通過適配器轉(zhuǎn)換后輸出VIN,由于適配器的輸出為恒壓恒流工作模式,所以直接加在電池組后,務必造成電池的損壞甚至造成燃燒事故,于是必須采用充電管理對其控制。該電路采用雙路PMOS管級聯(lián)控制,將VIN輸送給充電芯片,再輸入保護方面,雙路PMOS也可以承受更大電流的沖擊。當接通電源,電池進入快速充電階段,預充電是為了激活正常的電池功能,預充電電流的大小約為充電電流的1/6,如果在30分鐘內(nèi)沒有達到啟動預充電的值,充電關(guān)閉,D33雙色二極管顯示充電出錯。
②該電路可以實現(xiàn)5V-28V鋰電池充電管理。該充電控制電路與傳統(tǒng)的控制電路相比較,效率更高,散熱更少;充電電壓及電流的準確度接近百分之百,有助于延長電池使用壽命;集成型獨立解決方案可提高設計靈活性,縮小整體解決方案尺寸,更有利于應用在便攜式打印機中。
③動態(tài)電源管理可在電池充電時仍可為系統(tǒng)供電,最大限度地提高適配器功率。充電階段,恒流充電電流不變,電壓持續(xù)上升,當電壓達到調(diào)節(jié)電壓時,充電進入恒壓充電階段。在恒壓階段,充電電流逐漸減小,充電芯片負責管理充電電流。因此動態(tài)調(diào)節(jié)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最終輸出適合與系統(tǒng)所需要的+24V。
④在PCB布局方面,該電路在輸入電容C91、C92、C93的布局時靠近開關(guān)PMOS的供電和地,而且環(huán)路盡可能的短。所有的元件盡可能的放在PCB的同一面。電感等功率器件的布局,環(huán)路盡可能的小,電阻的布線問題了利用PCB的銅箔結(jié)合芯片下面的熱焊盤給芯片散熱。這樣的做法有利與減少熱損耗,提高效率。
該電路的設計考慮到打印過程中適配器電壓存在波動,因此從動態(tài)的輸入電壓入手,既考慮到對器件的保護又兼顧了大電流的充電,PCB布局的完善使得效率更高,散熱更少。
3、DC-DC降壓轉(zhuǎn)換:
該電路的設計因此從動態(tài)的輸入電壓、負載大電流入手,考慮到整個系統(tǒng)的靜態(tài)功耗與最大運行功耗,加入D21器件在后級負載短路或者存在反向電動勢時起到保護作用。該電路輸入電壓可達到40V,最大負載電流可以達到3A。
考慮到對器件的保護又兼顧了大電流的充電,PCB布局的完善使得效率更高,散熱更少。
4、DC-DC升壓轉(zhuǎn)換:
該電路的設計因此從動態(tài)的輸入電壓、輸出大電流入手,考慮到整個系統(tǒng)的靜態(tài)功耗與最大運行功耗,加入D18、D20避免了適配器輸出和電池升壓輸出重合的問題,起到了隔離的作用。器件在后級負載短路或者存在反向電動勢時起到保護作用。該電路輸入電壓可達到40V,最大輸出電流可以達到5A。該電流值符合了電池組最大的放電電流2并聯(lián)*2.6Ah/單體*0.5C=2.6A。
便攜式標簽打印機的電源管理方法主要完成了對高電壓負載的恒定供電,硬件開關(guān)和軟件開關(guān)的結(jié)合使用。對低壓電池的充放電做了完整的管理,最高充電電壓19V,最大充電電流可以達到4A。對低電壓電池升壓后還很好的匹配了系統(tǒng),輸出電流可以達到5A。很好的保證了整個電源系統(tǒng)的供電效率和穩(wěn)定。
1開機檢測,開機后依次進行如下檢測:
A上蓋盒緊檢測,如果上蓋檢測沒盒緊,顯示屏進行相應報錯顯示,并且控制防偽模塊電源關(guān)閉,對防偽模塊進行電源短路保護。如果上蓋檢測合緊,開啟碳帶防偽電源。
B碳帶檢測:碳帶檢測模塊檢測碳帶是否裝配,如果沒裝配進行相應錯誤顯示,反之進行碳帶防偽檢測,并進行相應報錯。檢測通過后,碳帶光電管檢測碳帶是否使用完,如果碳帶使用完提醒用戶更換碳帶。
C標簽檢測:標簽進紙光電管檢測用戶是否正確放入標簽,如果沒有檢測到標簽,提醒用戶放入標簽。
D紙張托盤檢測:托盤檢測器檢測托盤是否放下,如果是合上狀態(tài)此時打印標簽不能正常出紙,會阻塞在切刀處,提醒用戶打開托盤準備打印。
E切刀到位檢測:檢測切刀是否到位,如果未到位此時打印標簽將不能正常出紙,會阻塞在切刀處,此時進行相應錯誤顯示提醒用戶初始化切刀。
2打印檢測:
A打印開始前會先對1開機檢測中的所有檢測進行檢測,如果有任何一項不通過,打印不會進行,都會進行相應的報錯提醒直到用戶排除所有的報錯。打印機顯示準備就緒。
B先使用標簽回退傳感器檢測標簽是否在錯誤的位置,如果沒有在正確的位置則標簽自動行進到正確的位置進行精確打印。防止標簽回退到膠輥后面無法正常出紙。
如圖2-4所示,打印機殼體背部一端設置凹槽,該凹槽放置鋰電池殼體1,鋰電池殼體1為中空結(jié)構(gòu),鋰電池殼體1內(nèi)部一側(cè)安裝供電電源電路2,該供電電源電路為上述電路系統(tǒng),鋰電池殼體1內(nèi)部另一側(cè)安裝鋰電池9,鋰電池殼體1周圍設置固定孔7,螺絲穿過固定孔7擰入打印機殼體背部的固定柱15中部。
該打印機殼體一端安裝把手4,把手4兩端通過活動軸5固定,打印機殼體前部安裝把手4一端設置擋板6,該擋板6防止把手4旋轉(zhuǎn)到打印機殼體前部,把手4通過活動軸5旋轉(zhuǎn)至打印機殼體背部,使把手4作為支撐作用,打印機殼體前部設置觀察口10,方便使用者觀察打印機內(nèi)部狀態(tài),打印機殼體背部中間位置開設若干散熱孔3,用于打印機散熱,打印機殼體立面一端設置擋板8,在進行打印過程中,擋板8調(diào)整為開啟狀態(tài),將標簽從打印機殼體擋板位置處傳送出來。
鋰電池殼體1呈“T”型,在鋰電池殼體1頂部設置凸舌12,安裝過程中,凸舌12插入凹槽一側(cè)的舌孔17中,用于固定鋰電池殼體1一端,在凹槽兩側(cè)設置固定板16,通過固定板16固定鋰電池殼體1,能夠使鋰電池殼體1更加穩(wěn)固,不會晃動,供電更加穩(wěn)定,凸舌12和固定板16以及固定柱15整體相配合,對鋰電池殼體能夠更加穩(wěn)固的固定在凹槽中,其中鋰電池殼體1中部為圓邊14,能夠防止用戶刮傷手部。
在鋰電池殼體1貼合凹槽一側(cè)設置電源供電引腳11,在凹槽相對電源供電引腳11一側(cè)設置導電針18,通過導電針18對打印系統(tǒng)以及打印頭進行供電。
所述標簽走紙傳感器19、標簽回退傳感器21優(yōu)選型號為IRF9606。
所述碳帶防偽檢測電路優(yōu)選為E2PROM。
所述中央處理器優(yōu)選為STM32F103RD。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shù)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jié)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jié)構(gòu)、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shù)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jié)構(gòu)、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jié)合。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權(quán)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