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网站播放,国产一级特黄毛片在线毛片,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丝袜,天天干夜夜要,伊人影院久久,av大全免费在线观看,国产第一区在线

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84415閱讀:1060來源:國知局
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用護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



背景技術: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成人皮膚的面積約1.5-2平方米,被覆于人體,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各部分的皮膚厚薄不一,皮膚內有大量的水、脂肪、蛋白質、糖、電解質、維生素等,均參與全身的新陳代謝。皮膚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因而,皮膚破損面積過大就會造成人體電解質和免疫功能紊亂。皮膚患者的皮損分原發(fā)性損害和繼發(fā)性損害等20余種,不同于內科、外科疾病,它比較直觀,而且與個人生活、衛(wèi)生習慣和嗜好存有一定關系。所以,治療護理過程中除了一些內服藥物外,冷凍、電離、光療和外用藥物是皮膚科治療的特色。特別是外用藥的正確使用與否決定了病人的治療的全過程并且直接影響其療效。在護理滲出、潰瘍、糜爛的病人時需要采用保護性設施和工具,以防止衣物及蓋被直接接觸病人的皮損、摩擦引起疼痛和增加皮膚感染機會。

目前,當受傷患者需要臥床休息或者夜間睡眠時,傷口創(chuàng)面沒有防護,容易受到棉被等覆蓋物壓迫擠壓,尤其是發(fā)生在人體四肢下部的傷口創(chuàng)面,平躺休息時,更易受到下方被褥擠壓,傷口創(chuàng)面長時間受壓迫,透氣性差,進而影響傷口愈合。且患者在臥床休息時,受傷肢體不便翻動,肌肉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易導致肢體僵硬,血液循環(huán)不暢,亦不利于傷口有效愈合。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傷口被擠壓,有利于傷口的愈合,其結構簡單,方便操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包括:氣囊和連接機構;

所述氣囊為條狀,具有彈性;所述氣囊包括:氣囊本體、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設置在所述氣囊本體的一端,相對所述氣囊本體凹縮;

所述第二端設置在所述氣囊本體的另一端,相對所述氣囊本體凹縮;

所述連接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上,用于將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連接并限定。

進一步地,所述氣囊本體為圓柱形條狀。

進一步地,所述氣囊本體上設置有多個圓環(huán)狀的凸起;所述凸起分布在所述氣囊本體上,與所述氣囊本體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至少有部分疊加,以連接;

所述第一端的長度為5-10cm;

所述第二端的長度為5-10cm。

進一步地,所述氣囊本體為扁平條狀;

所述氣囊本體具有面向傷口側和非面向傷口側。

進一步地,所述氣囊本體的面向傷口側設置有紗布。

進一步地,所述氣囊本體的面向傷口側設置有條狀氣囊;所述條狀氣囊與所述氣囊本體垂直。

進一步地,所述氣囊為乳膠材質。

進一步地,所述氣囊為硅膠材質。

進一步地,所述氣囊本體上設置有氣門嘴。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其包括:氣囊和連接機構;氣囊為條狀,且具有彈性,纏繞在四肢上,置于傷口部位的兩側,對四肢形成支撐,能有效防止傷口被擠壓。連接機構設置在氣囊的兩端,以使氣囊的兩端能夠結合,結構簡單,方便操作。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在環(huán)繞狀態(tài)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在環(huán)繞狀態(tài)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在展開狀態(tài)的主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在展開狀態(tài)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在手臂上使用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在腿部上使用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在腿部上使用的另一示意圖。

圖中所示:

1為氣囊,1-1為氣囊本體,1-2為第一端,1-3為第二端,2為連接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包括:氣囊1和連接機構2;氣囊1為條狀,方便纏繞在四肢等患部;氣囊1具有彈性,能提高使用者的舒適性;氣囊1包括:氣囊本體1-1、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氣囊本體1-1為條狀;本實施例優(yōu)選第一端1-2、第二端1-3與氣囊本體1-1一體化設置;當然,也不排除第一端1-2和/或第二端1-3與氣囊本體1-1為單獨個體,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與氣囊本體1-1固定連接。為了避免第一端1-2與第二端1-3結合時,相對氣囊本體1-1凸出,影響使用的舒適性,本實施例將第一端1-2設置在氣囊本體1-1的一端,相對氣囊本體1-1凹縮;第二端1-3設置在氣囊本體1-1的另一端,相對氣囊本體1-1凹縮;這時,第一端1-2與第二端1-3疊加連接時,不會相對氣囊本體1-1凸出;連接機構2設置在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上,用于將第一端1-2和第二端1-3連接并限定。連接機構2設置在凹縮的第一端1-2和凹縮的第二端1-3,使連接操作方便,可靠。本實施例優(yōu)選連接機構2為魔術貼,操作方便,成本較低。當然,本實施例也不排除連接機構2為卡扣連接帶,也可以實現第一端1-2與第二端1-3的結合固定。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其包括:氣囊1和連接機構2;氣囊1為條狀,且具有彈性,纏繞在四肢上,置于傷口部位的兩側,對四肢形成支撐,能有效防止傷口被擠壓。連接機構2設置在氣囊1的兩端,以使氣囊1的兩端能夠結合,結構簡單,方便操作。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氣囊本體1-1為圓柱形條狀,使氣囊本體1-1加工簡單,成本較低,且易于操作。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為了使患者在被氣囊本體1-1纏繞時,纏繞部能夠透氣,避免影響血液循環(huán),氣囊本體1-1上設置有多個圓環(huán)狀的凸起;凸起分布在氣囊本體1-1上,與氣囊本體1-1固定連接。本實施例優(yōu)選凸起均勻地分布在氣囊本體1-1的外壁上??商娲?,氣囊本體1-1的外壁上可以固定地設置環(huán)狀氣囊,環(huán)狀氣囊均勻地套裝在氣囊本體1-1的外壁上;本實施例優(yōu)選環(huán)狀氣囊粘接在氣囊本體1-1上,方便連接。環(huán)狀氣囊的直徑較氣囊本體1-1的直徑小,環(huán)繞在氣囊本體1-1上。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第一端1-2與第二端1-3至少有部分疊加,以連接,通過調節(jié)第一端1-2與第二端1-3的疊加長度來調節(jié)氣囊本體1-1纏繞的約束力,以使患者被約束部位更加舒適;

本實施例優(yōu)選第一端1-2的長度為5-10cm;第二端1-3的長度為5-10cm;以使調節(jié)范圍能夠適應大部分的患者需求。

為了使氣囊1能夠緊貼患者的支撐部位,在支撐時不易滾動,本實施例優(yōu)選,氣囊本體1-1為扁平條狀;氣囊本體1-1具有面向傷口側和非面向傷口側。面向傷口側朝向患者的支撐部位。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氣囊本體1-1的面向傷口側設置有紗布,以使患者的支撐部位透氣舒適。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氣囊本體1-1的面向傷口側設置有條狀氣囊;條狀氣囊與氣囊本體1-1垂直,條狀氣囊設置在氣囊本體1-1的外壁上,條狀氣囊寬度較小,沿氣囊本體1-1的縱向分布,避免患者的支撐部位長時間被支撐,影響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且可以增加支撐部位的透氣性。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氣囊1為乳膠材質。乳膠中的橡樹蛋白能抑制病菌及過敏原潛伏,符合環(huán)保的要求,能抑制病菌、螨蟲滋生,且無靜電,柔軟舒適,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氣囊1為硅膠材質。硅膠化學性質穩(wěn)定,有較高的機械強度等,作為氣囊1,具有彈性,且結實耐用。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yōu)選,氣囊本體1-1上設置有氣門嘴,用于充氣和放氣,保持氣囊1內合適的氣壓。同時可以調節(jié)氣囊1的大小,便于氣囊1在使用時候,根據患者肢體的肥胖程度進行大小調節(jié),從而調控傷口創(chuàng)面上方的架空高度,有效避免傷口受到壓迫。

如圖5所示,在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囊裝置置于手臂上傷口的兩側,以使手臂上的傷口不易被擠壓,有效改善了傷口的愈合效果,且操作簡單。

如圖6-圖7所示,在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囊裝置置于腿部上傷口的兩側,以使腿部上的傷口不易被擠壓,有效改善了傷口的愈合效果,且操作簡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在使用時,只需‘一拉一扣’便可有效的環(huán)繞肢體一周,將肢體傷口創(chuàng)面架空起來,避免受到外界覆蓋物直接壓迫,方便患者臥床休息的同時更有利于傷口恢復。

當肢體傷口創(chuàng)面位于肢體背面(下方)時,使用時,將兩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平鋪展開備用,其次,按照如圖5、圖6所示,將展開的氣囊裝置分別放置于傷口創(chuàng)傷面的兩端,與創(chuàng)傷部位保持一定距離,以5cm-10cm為宜,可根據傷口創(chuàng)面大小調整距離。再根據受傷患者肢體直徑,將氣囊裝置環(huán)繞肢體一周后通過氣囊1兩端的連接機構2對接固定即可。

如圖7所示,當肢體傷口創(chuàng)面位于肢體正面(上方)時,使用時,將三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保護傷口的氣囊裝置平鋪展開備用,然后,將其中兩組氣囊裝置分別放置于傷口創(chuàng)面的兩端,氣囊裝置與傷口部分保持一定距離,以5cm-10cm為宜,可根據傷口創(chuàng)面大小調整距離,再根據受傷患者肢體直徑,將氣囊裝置環(huán)繞肢體一周后通過氣囊1兩端的連接機構2對接固定,再取一組氣囊裝置,將氣囊裝置放置于傷口創(chuàng)面上方位置,通過氣囊1兩端的連接機構2與環(huán)繞肢體的兩組氣囊裝置的連接機構2結合固定,架設于傷口上方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氣囊1優(yōu)選采用醫(yī)用乳膠材質,輕質、柔軟,操作簡單易行,且可根據不同的傷口創(chuàng)面進行搭配布置;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氣囊裝置輕便易用,使患者能夠自由活動的同時有效保護傷口創(chuàng)面不受外界物體擠壓碰觸,有利于傷口的愈合,其結構簡單,方便操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