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農副種養(yǎng) 點擊量:186
人生有高潮,有低谷。低谷時,掌握一門投入不需要太多,就可以換碗飯吃的技術,至少生存無憂。特別是近兩年后疫情時代,更是顯現出了掌握一門生存技術的優(yōu)勢。這些小本創(chuàng)業(yè)技術資料是歷經1年收集而來,贈送給支持我們的用戶。
提示:您尚未登錄,請點 登 陸 后下載,如果您還沒有賬戶請點 注 冊 ,登陸完成后,請刷新本頁查看詳細信息。
雛鴕鳥是指0—3月齡內的幼鴕鳥。育雛是養(yǎng)殖鴕鳥成敗的關鍵一環(huán),育雛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后備鳥的合格率,間接影響到種鴕鳥的種用價值,并決定鴕鳥場的經濟效益和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我們根據近一年來的育雛經驗,認為育雛過程中應著重注意如下幾個問題:1、密度育雛密度對雛鴕鳥的生長發(fā)育有很大影響。雛鴕鳥的培育一般采用地面育雛,在出雛后第一周內,每只雛鳥需要面積至少0.16—0.2平方米,以便雛鳥既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休息場所,又可有效地減少雛鳥相互間的應激,防止腿部畸形。以后每長大一周,活動面積至少應增大10%,同時區(qū)域的角落應做成弧形,以免雛鳥因溫度過低時在角落堆積而導致踩傷、擠傷,甚至造成死亡。2、溫度溫度是育雛的首要條件,必須嚴格而正確地掌握。初生雛鳥體溫調節(jié)機能不健全,全身著生絨毛狀的穗狀羽毛,防寒能力較差,既怕冷又怕熱,因此
小本創(chuàng)業(yè)技術資料需要登錄后并加入會員才可以查看全部。